大願文化景區  九華街  祗園寺  化城寺  大悲樓  肉身寶殿  古拜經台  觀音峰  天臺  鳳凰古松


九華山,原名九子山。詩仙李白贊其九峰秀如蓮花,享有蓮花佛國之美譽;有靈山開九華之吟,故得名九華九華一千寺,撒在雲霧中。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(九華山、五臺山、峨眉山、普陀山)中,九華山以其風光旖旎獨領風騷,素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名揚天下。香火甲天下九華山佛教歷史悠久,號稱地藏菩薩道場。佛教自晉時傳入,唐代盛極一時。唐開元年間,新羅國高僧金喬覺渡海來到此修行,稱地藏菩薩轉世。他圓寂後,九華山被辟為佛教地藏菩薩的道場。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,九華山以香火甲天下,這裏古刹林立(以百歲宮等四大叢林為代表)、香煙繚繞,是善男信女朝拜的聖地。九華山景區方圓約百公里,以峰為主,盆地峽穀,溪澗流泉交織其中,風光旖旎,素以東南第一山聞名。山體由花崗岩構成,境內名峰 70 余座,群峰爭峙、玲瓏秀麗(以天臺、十王、蓮花等峰最雄偉),最高十王峰海拔 1342 米;現已開放山前、九華街、閔園、天臺、花台五大景區。 核心景區九華街景區。天臺曉日、東崖晏坐、鳳凰古松、祗園晨曦、龍池飛瀑、五溪山色等都是有名的勝景。到九華山要坐車到安徽池州,在火車站旁的汽車站轉到柯村,再由柯村轉車上山。


由柯村步行前往大願文化園區。


九華山大願文化景區,是九華山起點、大手筆打造的佛教文化勝境,同時與印象九華、禪修中心成為九華山大願文化園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大願勝境景區以地藏文化為核心,圍繞“ “ “ 四大主題,全面深入展示地藏文化、弘揚地藏精神,目前已成為九華山對外佛教文化交流的第一道場。大願勝境景區占地面積近1500畝,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坐東朝西,背靠九華山的筆架山和獅子峰,面朝西偏北9 °18" ,即萬法歸宗的佛教最大道場西方淨土的須彌山方向,劉沖、蛇沖兩溪玉帶環抱,生氣充盈,整個園區呈現出一個中國結的造型。在佛教中,這種造型稱為盤長,象徵著生生不息、連綿長久,也代表著佛門八寶的全部。景區供奉著世界最高的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,像高99米,像體內部共分12層,主要用於供奉舍利子、佛教法器及書畫等珍貴文物。園區門票180元如果和九華山門票連買的話,299元。所以臺灣的佛光山真的是佛心來著。


佛像可以上去,0時抱佛腳,上去要買貢品的,只好買個最便宜的彩帶當貢品,20塊。


九華街,這裏海拔 600 多米,是九華山的中心,主要寺廟也集中在這裏,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。九華街上的化城寺,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,也是九華山的主寺,寺的建
 
築依山勢佈局,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。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,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,就是著名的百歲宮,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,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。 走進這蓮花佛國的山門,極目所望,發現這裏所有的寺院與普通的皖南民居幾乎沒有什麼分別。寺院、尼庵與民居好像只有用顏色才能區分。在這裏的寺院中也總能找到黛瓦、天井、馬頭牆,木雕這些鮮明的徽派建築特點。九華山的建築,是典型的徽派建築。 逛完大願文化園區,坐車前往九華街,下車時已經3點,先把行李放到九華街的旅館,出來後就起大霧了。


祗園寺位於九華街入口處。九華山唯一一座宮殿式廟宇。始建於明代,清末和民國期間重修和擴建,規模為九華四大叢林(百歲宮、東崖寺、祗園寺、甘露寺)之首。建築面積 5157 平方米,是全國重點寺院。祗園本來是印度佛教聖地,相傳釋迦牟尼在祗園宣揚佛教二十餘年,祗園寺就是取這個故事而得名。


化城寺,位於東崖西側,芙蓉峰下。東晉僧人杯渡曾在此築室為庵。唐至德年間改建,定名為化城寺。化城源出於《法華經》中的佛教故事。傳說釋迎牟尼與小徒下鄉佈道,忽為山險所阻,小徒饑渴交加,坐地不起。釋迦牟尼手指前方說:前有一城,速去化齋。小徒頓為振奮。所謂城實乃佛祖點化而成。目前還在維修中。


龍庵。


大悲樓,又稱大悲寶殿。是慧深法師於 1992 年在國家級重點寺廟旃檀林東側擴建的梵刹寶殿,1993 8 6 日,大悲樓上正樑剪綵,正樑剛一落位,便下起了滂沱大雨,此正巧應對了俗話所說的雨淋萬年梁,為大吉兆。主殿內供奉 9.19 米千手千眼四面觀世音菩薩像。


肉身寶殿,地藏王應化身的收殮寶塔,第一天來沒想到,第二天想起有帶一本地藏經,在寶殿轉了一次經文,其實九華山要參拜的重點地方只有兩處,這是其中一處。


氣候欠佳,第二天直接索道上山,85元,不過拉上去後,還是值得,因為下山有遇到遊客,爬到一半放棄了。俗話說,不到天臺,等於白來。門票這麽貴,不能白來,索道錢還是要花。


索道下來前往古拜經台。


古拜經台,相傳金地藏曾在此處拜誦《華嚴經》,僧人建此寺紀念,名為大願庵(佛教稱金地藏大願菩薩)。因為拜經較通俗易記,所以都稱它古拜經台。台內有一塊長方形岩石,上有凹下的腳印。傳說當年金地藏就在這塊凸出的平臺上拜經,這方岩石即是跪拜時的墊腳石,因而留下了足印。後來在伏虎洞苦修的和尚,效金地藏拜經、拜《華嚴經》幾十年,也在地板上磨出了凹痕。古拜經台在兩個建築的中間小巷中,這是另一個參拜的重點,裏面有以前地藏王上山念經的腳印,本來跪在前面轉經的,和尚嫌我會擋到人,叫我去旁邊念,於是我就站在腳印旁轉經,開始有遊客在我面前放錢了,不過立刻被和尚收走。


觀音峰,有一寺,名圓通庵。因寺臨峰而建,久而久之,峰名便取代了寺名。圓通庵造於萬丈峭壁之上,建築奇特,工程艱巨,有人把它比作宋代建造的妙高臺。殿宇兩層,前殿上下 6 間,後殿樓閣十餘間。後殿南有小院,一條山石小路婉蜒通向澗底,為僧人汲水之徑。兩殿之間有一小巷相通,從巷道小門俯視,下臨萬仞深淵,十分陡險。觀音岩下,石峰如柱,古松挺秀。其間有一觀音洞,此外還有太極洞犀牛望月等勝景。


由觀音峰再回古拜經台,由古拜經台前往天臺,下著大雨,遊客還是像螞蟻一樣多,最後一張是由古拜經台爬往天臺的遊客。


抵達天臺。


九華勝景在天臺。天臺峰是九華山的主峰,海拔 1300 多米。有不登天臺,等於沒來的說法。從九華街上天臺,約 15 裏山路,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。當你氣喘吁吁,到達天臺正頂,眼前的景色,將使你胸襟開闊,疲勞頓消。四周群山匍伏,遠望九華街,只有巴掌那麼大了。極目遠眺,天地渾然一體,長江如練隱隱可見。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、使人陶醉。周圍的岩石,奇形怪狀,多呈黝黑色。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。此時此刻,真使人有身臨蓬菜仙境之感。在天臺上看日出,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于在泰山日觀峰看日出。因此天臺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。 天臺寺:坐落在峰頂的地藏寺,古名天臺寺。來九華山的佛教徒大多到此朝拜,稱之為中天世界。這裏也是遊客遊九華必到之處。天臺寺前,左有龍頭峰,右有龍珠峰,對面十王峰。龍頭峰下為青龍背,因驕立如屏,故名玉屏峰。龍珠峰,又名天臺崗,上有一顆巨大滾圓的岩石,名龍珠石。傳說九華是活的龍脈,青龍即居此高處,這顆龍珠,則是它戲耍的寶物。寺前岩壁上,有非人間等巨字摩崖石刻。寺門在龍頭峰、龍珠峰間的渡仙橋下,由橋底登石階十余步,即進入寺內。拱形橋上的橫樑鐫中天世界”4 個大字。


天臺峰,在天臺寺的旁邊,以我爬這麽多山的經驗,這裏天氣好時會很壯觀。


在最高處,當然要來個工商服務的時間了。


由天臺往花台的道路,這種天氣與視線,實在不敢嘗試,走過去要3小時,下次有機會再來挑戰吧!!


下山了,天橋寺。


下山路上也是很多寺廟。


鳳凰古松主幹略微扁平,高三米處枝幹分成三股,中間枝幹曲形向上,如鳳凰翹首;一股微曲平緩下伸,似鳳尾下擺;一股斜伸微翹,分兩翼、似彩鳳展翅。相傳此松已閱世一千四百餘載,為南北朝時期的神僧杯渡所植。